日期:2025-07-08 11:56:42
2025年9月3日,北京天安门广场。这座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古老建筑,将迎来一场特殊的盛典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。届时,五大洲49国领导人、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和17国军队方队将齐聚广场,共同参与共和国历史上最具国际性的一次正义检阅。
这场阅兵,是向世界的正式通报:一个铭记历史、珍视和平、自信开放的中国,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。
历史坐标:为何是9月3日?
选择9月3日举行抗战胜利纪念活动,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。1945年的这一天,日本投降书,宣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。
2014年2月27日,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议,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。这不仅是法律的确认,更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庄严承诺。
在这一天举行阅兵,是对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抗战历程的铭记,是对3500万伤亡同胞的告慰,更是向世界宣告: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,捍卫二战胜利成果与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立场。
盛典之新:四个“首次”背后的深意
此次阅兵创下多个历史性突破:
首次组织抗战胜利专题阅兵,区别于传统国庆阅兵,聚焦反法西斯战争主题;首次设计八路军、新四军、东北抗联、华南游击队等英模部队代表编组受阅;首次安排将军领队参阅,展现我军高级指挥员率先垂范的精神风貌;首次邀请外国军队代表参加,体现国际共同纪念的意义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参阅方阵中出现国共两党抗战老兵共同受阅的感人场景。这一安排超越党派利益,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科学态度,彰显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真实。
9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张玉华曾让亿万观众动容——他举起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,向国旗、向人民、向新中国敬礼! 这些民族脊梁的出席,让历史的记忆有了温度。
力量之示:国防现代化的“三级跳”
从开国大典“万国牌”装备的窘迫,到如今国产尖端武器的集中展示,中国国防力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:
开国大典时参阅装备几乎全是从敌人手中缴获;国庆35周年、50周年、60周年阅兵逐步实现国产与引进装备并存;而此次参阅装备将全部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,其中多款“撒手锏”武器首次亮相。
这场阅兵不是武力炫耀,而是对历史的深刻回应。正如军事专家公方彬所言:“当今世界仍未彻底消除法西斯主义生长的土壤,而阅兵是震慑和遏制新法西斯主义的有效方式。”
世界意义:和平鸽飞越长城之巅
抗战纪念标识上,五只和平鸽展翅飞翔于长城之上,传递着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追求——和平。
中国选择在抗战胜利80周年举行国际性阅兵,饱含深意:
- 不是渲染仇恨:中国没有突出“抗日”字眼,避免激化仇日情绪,展现大国理性
- 呼唤共同记忆:以色列发布《谢谢上海》短片感谢中国救助犹太难民,引发共鸣
- 构建命运共同体:49国领导人观礼、17国军队参与,彰显“对抗皆输,合作共赢”理念
“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,惟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颤心惊。”当战后国际秩序面临挑战,这场阅兵是对和平力量的再凝聚,对和平之心的再呼唤。
民族复兴:从胜利纪念到复兴征程
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宣告:“正义必胜!和平必胜!人民必胜!”这十二字箴言穿越时空,至今回响。
这场阅兵承载三重历史使命:
- 告慰先烈:全国各地开展“赓续·2025·清明祭英烈”活动,新疆官兵走进烈士陵园默哀致敬
- 凝聚共识:香港特区政府筹备抗战遗迹径优化、专题展览及青年教育活动,强化国家认同
- 激励奋进:20架直升机组成“70”字样飞越天安门的经典画面,将升华为“80”的新时代意象
当受阅官兵铿锵的步伐震动长安街,当国产战车驶过天安门城楼,向世界传递的不仅是一支军队的威严,更是一个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自信与从容。
写在最后
世界对中国的“阅读”从未停止。1954年国庆阅兵,法国作家波伏娃站在天安门城楼,感受到新中国“新鲜”的气息扑面而来。70多年后的今天,当90后士兵的年轻面孔与抗战老兵的沧桑容颜同框,当外国军队方阵首次行进在长安街上,世界将看到更丰富的中国表情。
网友的呼声代表民意:“台湾回归就是最好的阅兵和献礼!” 这场阅兵将历史记忆融入民族复兴征程,让五只和平鸽飞越的不只是长城之巅,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辽阔天空。
一个懂得铭记历史的民族,终将赢得未来。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大国科技观
高开网配资-顶级配资平台-浙江股票配资-配资靠谱证券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